我從辯論學到的問題分析與論述能力(上)

我如何從打臉與打破玻璃心的訓練中,學會拆解問題的方法與假新聞預防針

Evonne Tsai
9 min readSep 19, 2018

在最近被問到的眾多問題當中,有個問題我回答得很爛,我都只能回答「這真是大哉問,說來話長XD」,在這篇文章我終於下定決心好好地來回答:

「如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真的是大哉問對吧XD

說實在的我很難確切回答出怎麼培養的,因為這幾乎已經變成我的反射動作,但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反射動作的呢?我想了想,認為要感謝高中參加辯論社的訓練。

在參加辯論社之前,我以為辯論是個互相說服的技術,比的是邏輯、口才,與說話技巧,這是一部分沒錯,但其實我從辯論的「框架」以及「日常討(打)論(臉)」當中,得到更多成長。

我記得第一次上台打新生盃(還沒受過任何訓練,辦給新生的比賽)的時候,原本心中想好的東西,一上台真的是一片空白,然後也完全聽不進對方辯友在講什麼,一心只注意自己等一下要講什麼,被問問題時也呈現一個要嘛啞口無言要嘛狂跳針的慘烈狀況,只能說不要太相信自己的思考能力,許多的準備,在台上面對時間限制、對方辯友挑戰,還有台下裁判與觀眾的高壓力情況下,初學者其實很難有什麼厲害的論述、反駁技巧。

所以當時我們是怎麼訓練的呢?

改變我思維方式的辯論社訓練

當時辯論社大概每個月會安排一個辯題要討論,我們分成兩個組,一組正方一組反方,一組大概5、6個人,各有幾個學姐帶領討論,最後以比賽做結,打完這個辯題緊接著就是下一個辯題。

每天中午,我們都聚在一起討論論點到午休時間結束,比賽前甚至周末也會約出來討論一整天。所以我們其實對一個議題,是花了超過30個小時以上的細緻討論與思考的(而且還常常覺得時間不夠),這還不包含其他找資料、消化資料的時間。

因此,整個思辯的框架與習慣,才能內化到讓我們即使在高壓的場上,也能發揮平常的60分水準(真的只有60分,所以要拉高平常水準到場上打折XD)。

討論的方式很自由,一開始大家先提出支持或反對己方的理由,然後就會開始被狂戰與打臉XDDD

例如「批踢踢匿名發言利大於弊/弊大於利」(臨時隨便舉的例子鄉民不要戰我XD 參考改寫自最近台大菁英盃辯題),正方要論述利大於弊,反方要論述弊大於利。

大家一開始可能開始先發表「直覺」的想法與立場,即使是在反方,一開始也可以闡述自己認為利大於弊,先發散提出,後期討論才會收斂。

例如可能有個論點是:我覺得匿名比較好,這樣才能暢所欲言。

然後大家就會開始討(ㄍㄨㄥ)論(ㄐㄧˊ)

例如可能有的反駁是:「這樣就不用為你的言論負責,母豬教就是這樣來的」、「一群人無話可說時,總是說人壞話,匿名時更是激發人性黑暗面的最佳手段」,然後討論可能會延伸到「言論自由的界線」,以及擴大/限縮言論自由,對社會帶來什麼影響,或延伸到網路霸凌的問題;也可能從網軍或假新聞著手,討論對社會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延伸到,當你的「帳號」久而久之也建立了一個人格印象時,匿名的意義是什麼?這種有點哲學的討論。

然後還有一位「那又怎麼樣」學姊,至少會問三次:「那又怎麼樣?」輔以各種邏輯拆解與攻擊。

例如,假設我論述匿名可以讓我們暢所欲言,所以我贊成匿名發言,學姊可能會說:

「可以暢所欲言又怎麼樣?」

「呃,例如對政治的批評,不用擔心被查水表,才敢講出可能辛辣卻有建設性的想法」

「在網路上匿名講出來,真的有公信力嗎?沒有的話,講出來又怎麼樣?」

「現在這個時代,只要是有理有據,還是能吸引很多人認同轉發,公信力未必與具不具名有關,而且大家習慣了自由表達自己看法,才會激發思考與辯論,長久而言這是一種公民素養與政治參與的培養」

「你所看到的匿名網路平台,實際上是思考與辯論,還是不用負責任的謾罵與網軍?即使真如你所說的,匿名發言能激發思考與辯論,那又怎樣?他同樣也激發出不負責任的謾罵,真能培養公民素養?公民素養是如你說的匿名發言的結果,還是要素,要具備公民素養的社會,才養得起匿名發言平台?」

(我內心OS:好啦不要匿名了求求你別再打我的臉了)還是得回答:「在各種真假意見、謾罵、或論述之中,培養自己的判斷力,也是一種公民素養的訓練過程,你不可能活在溫室中只聽見陽春白雪」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假新聞與人身攻擊越對公民素養與判斷力的培養有幫助,被騙是素養不足該被社會淘汰?」

(已吐血而亡)

以上是臨時想到的例子,如果把那個畫面具像化,大概就是一個遍體麟傷的戰士怒吼著衝向大魔王,然後被「那又怎麼樣」光波打回,飛得老遠在山壁上撞凹一個洞,然後掉到地上後奮力爬起,又啊啊啊怒吼往前衝,然後又被一巴掌打回......

久而久之我學到的東西是:

  1. 多想三步,你可以不必被打臉:在提出論點之前,自己都會想過可能會怎樣被攻擊(不然被打臉到啞口無言時真的好痛啊><)、自己要怎樣回防,這逐漸變成反射動作,提出論點時更完備,而且多想好幾步,思考變得有層次(但你不能一股腦講出來,讓他問你再答,能建立他對你的信任,這也是一種論述節奏的掌握)
  2. 習慣問自己三次:「那又怎麼樣?」:因為有時你覺得很重要或理所當然的東西,其他人會覺得,所以勒?那又怎麼樣?你會更清楚思考這個論點的價值,論述也能更直指事情的核心
  3. 從玻璃心變成強化防彈玻璃:學會就事論事,而非針對人,認知到對方反駁你是針對你的想法,而不是針對你,反過來你也可以自在地提出不同的看法,不用擔心對方覺得是針對他。

同時,你也會習慣從很多觀點來分析一個問題,而非被自己的直覺反應牽著走,也不容易被煽動,這對於對抗假新聞也很有用,到最後你不會太相信一方的觀點,或是表面上看到的現象,一個假新聞預防針的概念?

4. 一開始在討論時常會有些雞同鴨講的情況,最後會發現問題常發生在「定義」--兩人心中對同一件事情的定義與認知不同,所以最後在討論時,不會預設對方想的和自己一樣,會有意識地釐清定義與同步歧見

>> 話說打辯論打到最後會發現,搶到題目的定義權或詮釋權,題目就贏一半了(這其實跟現實社會很像)

在中國奇葩說很紅的辯手黃執中(其實在我高中時就是我們小女生遠目的超強辯手),其實常用這方法,他會說「這個辯題本質上是xxx的問題」,例如「愛上人工智慧算不算愛情」這個辯題(隨手選自奇葩說某段),他會說「這個問題其實在討論的是,當科技越來越進步之後,虛擬和現實,還有沒有差別?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去分辨真跟假?」

當大家認同辯題的本質是「我們還有沒有必要,去分辨真跟假?」,他就贏一半了,因為一般人都會傾向需要分辨,而他也準備好一套論述要加強這個論點,當你已經走進他為你設計好的戰場時,還不受人宰割嗎?

不過雖然知道這樣做很好用,但要搶到定義,扭轉大家心中對這件事情的認知,導到你的思維當中,還是困難重重XD

5. 另外得到的附加好處是,你會得到快速消化大量資料,並得出自己論點的能力,因為我們那時的辯題有些很難,例如「我國立委選舉應採用單一選區制」,你就要去看很多政治制度的論文,瞭解什麼是單一選區制,還有其他什麼選舉制度,各自的利弊與核心精神是什麼,甚麼樣的制度適合台灣......等等,要吸收後還能講到大家都瞭解,然後由於每天中午都要討論,今天有些無法回答的問題,回家就要立刻查資料,等著明天去回答然後被打臉了……突然發現我簡直從高中開始,就在過著比職場還硬的被review人生啊!

這是每日訓練的內容,姊可是連續被打臉打了兩年臉都腫成現在這樣了哪!(現在沒被打卻越來越腫哭哭)現在讓我囂張一下不為過吧?反過來講,有意識地訓練兩年,就能有層次地分析問題,其實也沒這麼遙遠吧?(這其實就是一種刻意練習)

然後,內容論述也是有一定框架的。這又是一個可以寫一大篇的東西,下篇再討論~

你可以怎麼磨練問題分析與論述能力?

你可能會有疑問,那我現在沒辦法參加辯論社了,要怎麼磨練我的問題分析與論述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分成以下三點:

  1. 多嘗試將腦中想法表達出來:從獲取資訊,到消化資訊,到思考成形,到表達出來,到能與他人釐清討論,這個過程很像思考的重訓,練到的肌肉都不一樣,痠痛的地方不同,但是練完成長的爽感一樣棒XD。一開始可以從參與一些你有興趣的社團討論開始,甚至是開始寫Medium或部落格,自己選定題材,定期產出自己的思想產物,嘗試讓大家都聽懂並接受,然後虛心接受挑戰與討論
  2. 在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前,想一想,別人可能會怎麼質疑這個想法?有那些可能?你各自要怎麼回答?在職場上,提出想法給老闆或客戶之前,想一想,老闆/客戶可能會怎麼回你?你針對他們可能的質疑,有答案了嗎?如果你是老闆/客戶,你會怎麼想這件事?
  3. 習慣問自己「那又怎麼樣?」,甚至規定自己每個問題都要能回答得出三層「那又怎麼樣」,強迫自己探討事情的本質與核心價值。

這對產品經理推廣產品,或做市場溝通很有效,例如一開始你的賣點selling point可能是:

「這個產品是具有512G容量的音樂撥放器」(台廠常見的spec做為selling point症狀)

「那又怎麼樣?」 — 「512G代表這撥放器能容納一千首歌」

「那又怎麼樣?」 — 「你能把一千首歌,裝進你的口袋裡」

「那又怎麼樣?」 — 「讓你生活的每個片刻,都有音樂輕巧隨行」或是「無論你在哪裡,只要一對耳機,就能讓你回到自己的小世界」

如此,你的賣點才會有說服力,你的文案才能打動人心,你的溝通,才能讓人人都好像能「親眼見識到」他們擁有這產品,會有怎麼樣美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辯論社招生文上集(誤),非常感謝辯論的思維與表達訓練,下集我會來講辯論的一些既有論述框架,對我要有架構地闡述一件事情很有幫助,我的這篇文章其實也是這樣來的:

Evonne的新書出啦:打造360度行銷產品力:產品經理帶你直搗商業競爭核心,購買連結:

關於拍手,陪我做個實驗吧!
我希望拍手除了支持之外,也能嘗試做為投票工具,所以:
如果你/妳只是單純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1–10個拍手。
如果你/妳很喜歡我的「個人思考」類型的文章,請給我這篇文章11個以上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
也要記得「Follow」我 Evonne Tsai,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當然也可以用街口支付,掃碼請我喝杯咖啡喔!若不會用街口打賞請參考:如何用街口支付小額支持作家(在這裡要來低調感謝一下所有有打賞的朋友們~)

--

--

Evonne Tsai
Evonne Tsai

Written by Evonne Tsai

財金人,科技人,行銷人,商業思維學院產品課程主理人;十餘年產品行銷與管理經驗,商業思維學院社團:https://lihi1.cc/jC9rk; 官網:https://bizthinkers.com/hi ;Mail: evonnetsai417@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