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Google和Apple都在做AR? — 兼談使用心得

Evonne Tsai
6 min readSep 11, 2017

--

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能將虛擬的資訊擴增到現實空間中的技術,最廣為人知的應用應該就是寶可夢,拿起手機,他們就栩栩如生在你身邊跳躍。但除了寶可夢,你還知道多少應用?

今年Apple在六月的 WWDC 上發表了ARkit,這是一套給開發者的套件,讓開發者能容易地在搭載A9以上晶片的iPhone開發AR應用,打著「最多人使用的AR平台」吸引許多AR開發者投入。緊接著,Google也在八月底發表了ARCore,也是給開發者針對Android的開發套件。(其實之前Google已設計了Project Tango,專門為AR打造兩款手機-- Lenovo Phab 2 Pro還有華碩的 Asus ZenFone AR,可惜並未普及)

為什麼Google和Apple都要做AR?

在討論這個之前,讓我們先討論--AR可以應用在哪裡,以及好處是什麼?

我認為AR最重要的價值,是結合「場景」與「資訊」。例如以下是幾種可能性的發想(未必已經實現):

  1. 旅遊:手機掃到某個場景,在手機畫面上就疊加上場景的介紹。例如北市北門成打卡熱點 重溫台北城歷史。類似的概念還有博物館,可以用AR將展品的介紹與相關資訊疊加在展品的畫面上。

(圖片來源:udn新聞)

2. 零售體驗,這個應用可多了,包含 —

a. 看家具擺在自己家裡是什麼樣子,例如IKEA用AR幫你搭配家裡(這2013年就有了),類似的概念有AR試衣--網購的衣服不知道自己穿起來適不適合嗎?直接以AR的方式,疊加到自己身上進行搭配。舉凡是牽涉到「設計與搭配」的項目,都可以用AR進行模擬。

(圖片來源:engadget)

b.查詢成分/來源/評價/比價:用手機一掃,畫面上直接出現產銷履歷或是產品成分,或是列出所有這樣產品在網路上的價格,甚至拿手機的攝影機掃一家店,手機上的畫面可以直接疊加上大家對這家店的評價與打卡紀錄。

c. 廣告與互動:畫面掃到某產品,則出現互動人物在畫面上介紹產品,或是中元節可以來個「抓鬼」活動,讓客人掃著畫面在賣場或某個區域裡找尋隱藏的「鬼」(跟抓寶可夢一樣),增加趣味性,甚至引導消費者依據商家希望的動線逛賣場。

3. 地圖:使用AR加上目的地指示,可以在實際的場景上看到方向指示,或是互動小人,可以直接跟著指示走。

(這是我試玩marq+的畫面)

4. 遊戲與趣味互動:例如寶可夢,或是在你身邊陪伴的可愛小寵物;Facebook一些將人臉加上特效的小互動;拿手機掃人群,畫面上會有一個箭頭直接幫你把你的朋友指出來……等等。

5. 翻譯:手機相機指著文字,畫面上直接看到翻譯後的文字。

6. 教育:小朋友拿起手機,對著一隻狗,畫面上出現小精靈跟小朋友說,這是「黃色」「狗」,英文是「Yellow」「Dog」。

不只是一般使用者,工業/醫療/商業也能應用AR。例如:

  1. 工業:戴著AR眼鏡,眼前看到的機器旁直接顯示操作指示,不用再分心翻閱SOP。
  2. 醫學:取代傳統大體解剖,用AR顯示立體的器官構造與相對位置圖。
  3. 商業:遠端會議,戴著AR眼鏡,可以看見彼此的臉,好像就坐在你的對面與你商談。或是可以透過AR,模擬零售店內貨架擺設或裝潢看起來的樣子。

由上面統整可以看出:

AR對使用者的好處是什麼?有趣/融合場景,得到更精確更有用的資訊。

對內容提供者的好處是什麼?能提供有梗,有料,有趣的內容,並鼓勵使用者分享,這不就是內容行銷的核心嗎?

那為什麼Google和Apple要做AR?

我認為對Apple來說,一部分原因是,可以看見AR有許多應用是「行動」的,因為其與場景結合,iPhone/iPad做為行動裝置,支援AR是很直覺的事。更重要的是,這是App平台之爭,可以看見AR可以有這麼多的應用,它也會成為未來消費者體驗重要的一部分,若是AR開發者均用Android系統開發AR應用程序,那選擇Android做為平台的誘因就增加了,所以不只要支援AR,還必須用ARkit建立起其生態圈,提供各式有趣的內容與應用,鞏固使用者用iOS系統的誘因

對Google來說,除了搶佔App平台,綁定開發者使用Android平台之外,其獲利來源是「廣告」,可以發現上面提到的應用,有非常多是與「廣告」相關,AR可以讓Google的廣告更加無所不在,也更加有效益(因為精準結合場景),所以Google做AR也是一件很合理的事了,事實上從Google Glass開始(2014年販售),就已經是一種AR的應用了。

另外,我試玩一下AR的感覺是

  1. 它非常耗電與資源,其對續航力的消耗讓我不想一直開著它,也許這是個讓已經走到效能極限的手機激發換機潮的一條路?(記得寶可夢激發的換機潮嗎?)或是可以成為廠商合理提高手機價格的理由(誤)?
  2. 可以說出來的場景很多,實際可以做的場景不多,且不夠好用。不夠好用的主要原因包含,「可以用AR的地方太少」、「不知道哪裡可以掃AR」(當然寶可夢是處處能AR)、「就算用了內容也不吸引人」。

我想下一步要做的,應該是要豐富場景與應用,並且能結合手機定位推送通知告知使用者可以體驗AR。

總之,AR擴增實境可以說是「重新定義了你與場景的互動方式」,也可能是未來最主要「佔據你的注意力」的應用(還記得大家瘋寶可夢時的盛況嗎?),無怪乎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但除了技術之外,「內容」才是最重要的,AR只是一種互動與呈現方式而已。我相信無論是Apple ARKit或是Google ARCore,都能很有效幫助AR普及化,打造AR生態圈,讓更多人嘗試它的有梗,有趣,有料。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按幾下「拍手」給我鼓勵,或是按”follow”讓我持續提供優質文章給您。

--

--

Evonne Tsai
Evonne Tsai

Written by Evonne Tsai

財金人,科技人,行銷人,商業思維學院產品課程主理人;十餘年產品行銷與管理經驗,Mail: evonnetsai417@gmail.com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