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桌旁,女性們!
女性們,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坐在主桌旁,舉起手來! — 「台灣女性在 ICT 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與未來」與談感想
上週六參加了臺灣網路治理論壇 TWIGF 2018,在其中「台灣女性在 ICT 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與未來」場次擔任與談人(我從網路走到實體了啊!)(我在實體世界真的存在的不是二次元XD),我們主要討論幾個題目:
- 如何鼓勵女性加入 ICT 產業或創業?
- 如何鼓勵女性在社群中公開發言、分享?
- 如何提升台灣女性在 ICT 產業中的地位?
- 一定要再提供一個女性平台或女性保障名額嗎?
以下是 YingChu Chen的會議摘要(投稿至國際組織的版本,所以是英文的)。
除了這份紀錄之外,我想來記錄一下我在會議中的一些想法與衝擊。
這四個問題其實都是大哉問,我分享了在PM職涯角色上的一些女性經驗如下:
產品經理職涯的女性經驗
PM職涯起始:
一開始探索PM職涯可能時,在PTT科技業版上因為提到「小妹今年要畢業,想請問PM這個工作 xxxx」,鉅細靡遺描述了我的生涯規劃和目前的專業能力,希望尋求更多建議,得到的回應卻是,「只要是女的就沒問題啦!」、「小妹加一百分」、「要正」、「要會ㄋㄞ會撒嬌」,大家根本沒看我的文章,只看到前兩個字「小妹」啊!而且這樣的觀點其實不是鼓勵,而是對女性的侮辱加上對PM專業的侮辱,是雙重戰文啊!(還是我認真就輸了?)
我的韓國經驗:
韓國是個超重男輕女的國家,我記得我剛上任時特地飛到韓國與當地業務討論商業計畫,邀請10個人參加會議,結果居然只有兩個到場!怎麼辦呢?我老闆說,就是要跟他們喝酒!我不會喝酒,但當天晚上真是豁出去了!要像個男人一樣加入他們!
但其實還是不太有用XD,我之後又努力了好幾個月,才成功讓業務頭願意「回我的信」,過了快.一.年,才讓業務頭參加我邀請的會議......(在那之前我都找女性業務討論,她會幫我傳話,什麼年代了超扯,而且該女性業務能力非常強,但是在部門內卻總是要負責處理一些雜事。這是我在韓國最大的culture shock。)
到底該不該提供女性保障名額?
我們常討論是否該提供女性保障名額,以增加女性在科技業中的就業機會,這對我來說,其實反而有點抉擇。
保障名額這件事,可能反而進一步加強了女性的弱勢印象,例如我朋友曾分享過,她在美國微軟擔任女工程師,但因為微軟有女性保障名額,所以即使她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輸給男生,但其他男性工程師還是會覺得,她會進去是因為保障名額,而不是實力。
在電商工作時才讓我更想清楚女性在職場上的價值。
電商經驗:
在SP公司工作之後,有一次一位男性同事和主管,在討論電商平台上的商品搜尋結果,「這是一字領嗎?那這個呢?」他們在背心、平口上衣,和一字領之間迷失,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們女生一看,一字領很難嗎XD?一秒就能辨識,之後還常聽到類似的討論:「那這是寬褲嗎?」「那只是比較寬鬆的短褲不是寬褲啦!你看看這才是寬褲!」或「這是羅馬鞋嗎?」「厄這只是一般涼鞋……」
我才體會到,女性在企業中,不應該是個「弱勢所以需要保障名額」的存在,而是代表著「地球上一半人口的觀點與生活經驗」。
企業讓女性加入,不是一個「降低標準」的決策(真的有人這樣講! 美國知名創投的董事長 Michael Moritz說,「公司不會為了要吸納更多女性,而『降低我們的標準。』,公司不找女性,是因為她們沒有達到標準。」語畢全世界的35億女性都驚呆了。),而是利用女性的獨特生活經驗,得到更多元的觀點,做出更全面、更正確的決策。
坐在桌旁.舉起手來
當天有兩段讓我印象深刻。一段討論是講到,女性自己在會議場合中,常是比較保守不敢發言的角色、常坐在會議室靠後的位置,甚至還會有「讓位」的舉動。
我想起的確我在PM生涯當中,與廠商開會的經驗,即使是一大票人有男有女參加開會,主講的幾乎都是男生,但有時後續的聯絡窗口,或一些文件提供,卻常是女生。
另一位與談人佩芬也分享了Facebook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在「挺身而進」這本鼓勵女性要無所畏懼的書中提到的建議,我去找了TED的演講更是覺得很有感觸,這三個建議是這樣的:
- 坐在桌旁:研究顯示,男性普遍微高估自己能力,而且將成功歸因於自己;女性普遍微低估自己能力,而且將成功歸因於他人或幸運,但女性應該要對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更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坐在桌旁,舉起你的手,而不是坐在會議室邊陲,讓位給男性。
- 讓你的夥伴成為真正的夥伴:和你的伴侶平均分攤家務與照顧小孩的責任,這不只是為了自己(且是又如何?),研究顯示這可以將離婚率減低至一半,也能帶來更多家庭幸福感。
- 不要在妳離開之前離開:許多女性在懷孕,甚至才剛結婚時,就在想著之後要兼顧孩子與家務,而停止追求更進一步的職涯發展(真的,我也為這件事情抉擇過!),但其實即使真的要離開,距離「真正」決定要離開職場,還有許多的時間與可能性。她建議,把妳的腳放在油門上,直到妳真的決定要離開職場,在那之前不要預先放緩速度。
然後我就打了自己的臉
才剛分享完,在當天的座談Q&A我就有了震撼教育,有一位新加坡來的女性(感謝映竹補充,是ICANN 的 Joyce Chen),舉手發表她的想法,她說,她覺得在場的各位分享的觀點都很棒,為什麼你們要過度謙虛,在每段發言開始之前,都有一段自謙甚至自貶之詞?
我才發現真的耶!例如我會說,「這議題很大,我也沒資格代表台灣所有女性,只是發表一些我個人的想法」,或是會說,「怎麼前面的都講完了,我壓力好大」,或「不好意思好像講太久」之類的,雖然是謙虛之詞,但的確一般座談會中,男性不會有這麼多的虛詞在裡面,而是大方發表自己的想法,並暢所欲言,我們等於是才剛說嘴就被打了嘴啊!!
我覺得我已經算是比較積極主動的了,但在這次座談過後,還是會發現自己的不足,立志之後每次會議都要坐最前面,當第一個舉手發言的!也希望藉由這次的分享,讓更多女性願意表達自己的看法,並挺身而進,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正在和Kobo爭取挺身而進這本書的電子書折扣,下禮拜希望能提供給大家~)
更新:我爭取到折扣囉!噢耶!
書名:挺身而進
購書連結:
輸入折扣碼「KOBOLEAN」享「126元」購書,代碼有效期限:7/24~7/31
#首購現折100元享「147元購書」再送100點樂天超級點數
關於拍手,陪我做個實驗吧!
我希望拍手除了支持之外,也能嘗試做為投票工具,所以:
如果你/妳只是單純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1–10個拍手。
如果你/妳很喜歡我的「生涯規劃」類型的文章,請給我這篇文章11個以上拍手,越喜歡當然可以拍越多,我之後會為你常寫的!也要記得「Follow」我 Evonne Tsai,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當然也可以用街口支付,掃碼請我喝杯咖啡喔!若不會用街口打賞請參考:如何用街口支付小額支持作家(在這裡要來低調感謝一下所有有打賞的朋友們~)